小富未安
出生在1963年的蒋锡培,在文革结束后上了中学,心中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。和大多数60后一样,考上大学是他当时的奋斗目标,也是他那个位于江苏宜兴范道乡的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人的希望寄托。遗憾的是,天不遂人愿,一直成绩还算不错的蒋锡培,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激烈竞争中名落孙山。
落榜后尽管复读了一个月,内心纠结的蒋锡培还是选择了开始步入社会,跟随二哥去杭州学修钟表。修钟表是门手艺活,当时生意不错,一天能挣几十块钱,好的时候甚至能赚上几百块钱。蒋锡培后来回忆道:“我被‘诱惑’了,母亲因为我没有听她的话去上学,哭得不行,觉得白养我这个儿子。那时候,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,要挣五万块钱,还要再娶一个贤惠漂亮的妻子,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文化底子还不错的蒋锡培心灵手巧,学了不到两个月,就能放单修表了,一般学徒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独立放单。靠着这股聪明劲加上勤奋认真,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他就实现了挣5万元的人生目标,1985年赚到了25万元——这个22岁的毛头小伙真的有钱了!
小有积蓄之后,自认为对钟表业有了较为深入认识的蒋锡培,已经无法再安心按部就班地修理钟表了。其时江浙一带家庭小作坊四处开花,蒋锡培也怀揣修表赚来的第一桶金,从杭州返回宜兴老家创业。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行业——做电风扇的定时器以及钟表发条。
还是那股聪明劲儿,还是那般勤奋努力,然而好运没有延续,初次创业并没有修成正果。几年做下来,非但没有赚到钱,还把前些年修钟表挣的钱赔光了,负债将近20万元,简直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。后来他反省道:“我对钟表的零部件很了解,但我定位错了,因为钟表里的零部件要求很高,没有好的原辅材料,没有好的工艺、好的管理,就做这么精密的零部件是很难成功的。”对于零部件产品质量和供应商的问题,蒋锡培无能为力。
初次创业,忙活数年,兜兜转转,茫然不知出路何在,蒋锡培郁闷得很。
天无绝人之路。后来还是大哥给蒋锡培指了一条路。他大哥当时在宜兴一家塑料电线厂做销售和采购,看到当时电线一天一个价,就告诉他还是考虑做做电线生意吧。
不愿错过任何翻身机会的蒋锡培,向亲朋好友借了十多万块钱,前往安徽和浙江,找到五交化公司、机电公司还没有卖出的产品,把积压产品运到江苏和上海来卖。得益于当时的信息不对称和计划经济的产品流通不畅,一个礼拜的时间差,给了蒋锡培赚取差价的大好机会,基本上两三天能卖出一卡车,就这样,一年多的时间,蒋锡培不但把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还掉,还赚了100多万。这不仅使得蒋锡培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,更重要的是,这次翻身让蒋锡培找到了扩张产业的原点。